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国四柴油机标准全面推行阻碍重重

发布时间:2013-08-05 17:20|栏目: 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7月1日国四柴油机标准按要求将在全国全面实行,柴油机国四标准的实行一推再推,可谓是一波三折。根据要求现在应该进入“国四时代”,很多企业已经为国四标准的到来做好了准备,但是就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国四发动机的订单仍然有限。其背后又有怎样的因素在左右着其全面实行。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0年12月21日,环保部就第一次推迟了柴油车国四标准的实施。环保部当时表示,对于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暂定推迟一年实施国四标准,即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今年年初,环保部发布公告,将重型柴油车国四标准全国范围内实施日期再次推迟至2013年7月1日。
  油品拖后腿
  据悉,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就是现在的国四标准,环保部解释称:“鉴于目前满足国四标准需求的车用柴油供应不到位,制约了国四标准的全面铺开。为保证标准实施效果,根据车用燃料供应实际情况,决定分车型、分区域实施国四标准。”由于我国的柴油品质较差,制约了具有较高燃油经济型的柴油车的发展。
  在环保、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压力之下,柴油质量升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了解,目前中石化、中海油国内大型炼厂基本都具备了生产满足国四标准车用柴油的技术能力,其中部分炼厂具备生产满足国五标准的车用柴油的技术能力。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已经保证在今年7月前向全国加油站供应350ppm以下国三普通柴油和车用柴油,但是否真正到位仍需考证。同时各个地方的民营炼油企业也要在年底前完成油品升级,为国四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据了解,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石油巨头或许是不愿意自己掏钱改造炼厂脱硫设备,一直没有计划全面规划投入进行国四标准的技术改造。石油公司则表示,是由于炼厂改造审批、设备更换周期、储油罐新标准柴油的置换都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
  油品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排放升级后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会大范围的引发市场价格的变化,增加了汽车行业、产品、市场管理的复杂性,加大了汽车企业产品的成本和市场风险。
  在柴油品质不能达到含硫量350ppm以下国三油品质量的环境下,强行推重型柴油车国四,不但达不到柴油车国四阶段标准的排放水平,还会给国四车辆的运行造成很大损害,甚至可能导致车辆出现大的故障乃至“瘫痪”。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和工信部的态度对于国标的推行很明确:车油要同步。
  推动两行业
  国四排放标准对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通过更好的催化转化器的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控制和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物到规定数值以下的标准(如表)。
  国四标准的推行就对发动机制造企业在进行发动机设计制造加工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提早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的发动机制造厂商便可谓是近水楼台了,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提早的进入了市场。
  我国已经确立了以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为主的方式进行柴油机的减排。因此,作为专门进行SCR的本土企业,会是个利好的消息,目前我国完全掌握SCR技术的企业很少,能进行成套配备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其主要生产配套厂商和核心技术更多的是被外国品牌把持。国四的推行,势必让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抢的先机。
  国四新标准对另一个行业的影响也非同小可。即国内的尿素生产行业,因为SCR所用的最主要的成分就是尿素。据了解,在目前国内尿素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车用尿素的需求提升将会消化相当部分的尿素产能。
  车用尿素是SCR技术中所需的化学用品,就像柴油车需要柴油一样,要达到国四标准,柴油车也需要定期加注车用尿素。车用尿素的生产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对原来的尿素进行提纯,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普及生产。同时,在尿素耗尽时,用户需要随时到加油站进行加装的,但据有关人士透露,全国的加油站现在尚未配备相关的基础设施保证尿素的供应。
  政策含糊多观望
  目前虽然有部分地方政府宣布7月1日按期实施国四(包括注册,转入)。但由于中央政策的不确定,各地的经销商均表示尚未开始储备国四车型,而客户也依然能够在各个4S店购买到国三车,并且可以挂牌。特别是在卡车国三车与国四车的价格本身差别就较大,市场大环境又不好,经销商以消化库存为主,不愿意囤货,担心影响资金周转。
  排放标准的巨大不确定性,发动机企业、整车厂、经销商以及用户的观望程度愈加浓厚,在此之前各大生产厂商的技术升级和积极准备也极有可能再次被搁置或者延期。
  对于企业,政策高要求必会努力推进,只要能完成就会保质保量的完成,不能完成也会尽力完成,但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达到政策要求标准时,却看到政策的推迟或者取消,就意味着前期的努力全国四柴油机标准全面推行阻碍重重部打了水漂,不但没有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反而因其带来的成本增长失去了部分既有的市场优势。因此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又将由谁承担。
加入收藏
加入会员请咨询服务与发展部电话:010-68535680
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统计工作部电话:13699188605,非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办公室电话:010-68532870。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

电话:010-6853287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 备案号:京ICP备1304262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