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汽车与运动》杂志社主办、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昆仑润滑杯“中国心”2018年度十佳发动机颁奖盛典在上海举行。
【10款获奖机型及推荐车型名单】如下
来自东风风神、吉利汽车、一汽奔腾、上汽通用别克、小康动力、长安汽车、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一汽-大众奥迪、江淮汽车、广汽本田共11家汽车企业的10款发动机荣获“中国心”2018年度十佳发动机大奖。其中,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获奖机型为同一款发动机,归属为一个奖项。
出席本次颁奖盛典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葛松林,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环山,东风汽车公司原总工程师宋延光,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永顺,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宫伟军,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评定中心副主任金志良,《汽车与运动》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周丽娟。
出席盛典的嘉宾还包括“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王建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SAE Fellow荣誉会员李理光,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副总工程师杨俊杰等各位评委。
一个月前,昆仑润滑杯“中国心”2018年度十佳发动机的获奖名单已经对外公布,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说:“‘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实至名归。”
桂俊松致辞
桂俊松强调,今天的颁奖只是一个仪式、一个瞬间,是一年忙碌的必然结果。在座的专家、企业为了今天付出了一整年的时间,实际上真正的颁奖现场应该在评测评选中、在企业研发的过程中、在大家技术交流的过程中。
桂俊松表示,今天是内燃机水平最高的时代,也是最焦虑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今天发动机行业技术不断积累、不断进步,形成了对比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的良好局面,也正是这种局面为“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没有企业高质量的创新,也就没有今天高质量的评选结果。
周丽娟致辞
《汽车与运动》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周丽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已经走过了13个春夏秋冬。13年来,我们还主办许多与评选有关的分主题活动,比如“中国心”技术咨询委员会年会暨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大会、“中国心”企业技术交流会等。
“到今天为止,所有在中国汽车市场销售整车的主流汽车品牌都已经参与了‘中国心’的评选,并获得了相关的奖项。‘中国心’获奖机型已经能代表中国汽车市场最高的发动机技术水平。”周丽娟说。
杨俊杰致辞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副总工程师杨俊杰表示,当前或许是内燃机产业最浮躁的时代,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才有了更多内燃机和相关企业、研发人员的坚守。昆仑润滑致力于中国制造发展的初心不会改变,汽车发动机是新时代润滑油发展的主要“战场”,昆仑润滑持续支持“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这个平台就是要鼓励中国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和润滑技术水平的提高。
总结今年的评选历程,“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王建昕说:“今年评选比较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自主品牌企业发动机表现抢眼,二是参评机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今后的评选当中,我们会看到自主品牌走向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自主企业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
王建昕为获奖企业颁奖
对于“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获奖企业代表有更多的期待,希望该评选继续保持一贯的专业性和开放性,并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据悉,十佳发动机评选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十三届,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车用发动机评选活动之一,该评选更加侧重参评机型的市场表现及节能减排效果,更加贴近中国汽车消费者认知水准,更好地体现了对于消费的指导作用。同时,该评选也是工程师之间的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发动机及整车企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小康动力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同济大学捐赠发动机
江淮汽车向同济大学捐赠发动机
颁奖典礼现场,小康动力向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分别捐赠一台1.5TGDI汽油机发动机;江淮汽车向同济大学捐赠一台1.5TGDI 48V混动发动机。
2009年,“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第一次倡议获奖企业向国内知名汽车高校捐赠发动机,用于教学研究。这项活动得到企业和高校的热烈反响,社会好评如潮。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SAE Fellow荣誉会员李理光说:“非常感谢自2009年以来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发动机企业。汽车人才培养,特别是汽车内燃机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汽车产业未来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也是需要全行业予以关注的问题。到2050年全世界汽车动力系统中,应该还会有70%由纯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系统构成,所以内燃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中国心”这个平台,会有更多企业为我国汽车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