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节能减排:内燃机技术升级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3-05-29 16:14|栏目: 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5月13—16日,被誉为内燃机行业的“奥林匹克盛会”第27届国际内燃机大会(CIMAC)暨展览会在上海举办。据悉这也是在时隔24年后,该会议第二次在中国举办。

  大会主办方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伊藤康弘介绍说,国际内燃机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主要就世界内燃机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组织工作组进行专题研究,并为制定国际法规提供技术支持。本届会议选择在中国召开,一方面是因为业界对中国内燃机工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其对中国内燃机工业今后发展的信心。

  明确节能减排目标

  2011年,我国内燃机产量超过7700万台,总功率突破1.4亿千瓦大关,成为名符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

  或许是其世界第一的内燃机制造规模,为内燃机重回中国举办增加了砝码。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711研究所所长金东寒说,CIMAC国际内燃机大会在亚洲国家举行次数屈指可数,其余都是在欧洲国家举办。这足以说明亚洲内燃机与欧洲内燃机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

  据了解,该国际组织每3年在不同的会员国举办一次CIMAC国际内燃机大会。据悉,下一届CIMAC国际内燃机大会将在芬兰举办。

  在展会期间国际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业界人士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内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致认为提升内燃机节能技术和研发水平迫在眉睫。

  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简称《意见》)的出台,更是对整个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开始了倒计时。

  根据《意见》要求,到2015年,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全社会内燃机产品保有量的60%,与2010年相比,内燃机燃油消耗率降低6%~10%,实现节约商品燃油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

  在外行人的眼里,它也许就是一堆数据,但对内燃机行业内涉及的各个企业来说,它意味着艰难的挑战,甚至是不可能。

  那么,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呢?

  对此,金东寒在大会上做了解答。他说,在制定目标之初就会权衡可行性,“现在有了硬性指标,还有时间表,加上全体同行的努力,希望当然存在。”

  他认为,以前中国就是没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去逼迫自己进步。而欧洲国家都是提出标准,然后去想尽办法地实现。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是同样的情况,国内企业对研发的重视不够,投入也不够,企业应该要在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多下点功夫。

  技术革命是否到来

  《意见》从出台至今仍是议论纷纷,无疑作为首次以国务院名义颁发,推进传统内燃机技术产业升级的完整的指导意见,其风向标意义非常明确。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近期从油品、发动机、油耗等多个层面出台相关措施治理环境,说明机动车提升环保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特别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化推广,寄望其改善环保问题更是遥不可及,相比之下传统动力的整体升级无疑是更为务实的选择。

  因此,此次针对内燃机的意见,只是对传统动力升级的力挺,能否达到实施效果还要看接下来的具体措施和细化标准。

  但也有专家担忧,细化到各类车型上,是否能真正达到目标要求。比如在商用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曾表露,节能型内燃机在2015年达到60%的概率不大可能。

  也有人士表示,目前很多商用车生产的小企业都是将合适的车型送去检测,以达到上市标准,但正式进入市场的产品却远达不到合格标准。这也是未来政策执行中应该严格控制的漏洞之一。

  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机动车仍采用的是常规的内燃机动力,因此《意见》出台,无疑会加速国内传统内燃机技术优化及提升。比如,增压直喷技术、轻量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直喷燃油系统、增压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都因《意见》而加速发展,此外还有燃烧和电子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开发也会受益。

  中船重工711所研究员庄保怡指出,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保障产品性能优化,而这些可以通过优化增压系统、优化燃油系统、推行智能化电控技术、改善低工况性能来实现。

  庄保怡表示,在高压燃油泵的喷射压力方面,国产柴油机仍然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在确保柴油机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增压压力来提升最高爆发压力和燃油喷射压力,以改善柴油机的性能。

  当然在提高燃油喷射压力的同时,必须优化喷油正时,优化燃油系统中相关部件,入对喷嘴孔的数量、直径、喷射角等进行调整,并兼以改进燃烧室的形状,使喷雾与燃烧室形状匹配,已达到最佳的燃烧状态。

  市场抉择

  但也有人士担忧,由于排放跟技术能级相关,涉及到整个动力系统的升级,在这些方面外资企业更有优势。而《意见》并不具有强制性,如果出台强制措施,那无疑就会被外资赢得市场先机。

  但没人知道这个悬着的靴子何时会落地,因此这也是汽车企业的一个时间期。一国内汽车企业代表表示,国内的主流自主品牌

  企业,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主流自主品牌也基本都具备了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产品,只不过在排放上仍有难度。

  “涡轮增压装置其实就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业内人士表示,自主品牌的涡轮增压全面发展,不但是一个新亮点,也是新的竞争机会。

  这是因为当前涡轮增压并不是什么高新技术,掌握的难度也不是特别高,但能否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才是最主要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自主品牌涡轮增压车型与合资品牌相比,仍有高达数万元的价格优势。

  至于在排放方面,引进技术当然也是一种选择。某自主品牌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如果企业愿意在此方面进行投入,两三年时间之内,即可达到《意见》提出的排放标准。

  实际上,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一直以来最大的难题就是排放和安全。欧盟不断提高排放要求,将自主品牌企业拦在了门外。

  因此,在记者看来,《意见》无疑只是行业企业整合的加速器,有技术储备的企业会受益,而跟不上技术升级的企业,则会快速被淹没。

加入收藏
加入会员请咨询服务与发展部电话:010-68535680
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统计工作部电话:13699188605,非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办公室电话:010-68532870。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

电话:010-6853287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 备案号:京ICP备1304262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