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再制造

零部件再制造“雷声大 雨点小”

发布时间:2016-06-16 14:21|栏目: 再制造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国进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仅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再制造企业目前便已达到30 余家,但由于旧件回收渠道不畅、再制造成本过高、市场认知度低、再制造技术门槛较高、政策瓶颈难以突破等因素制约,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市场拓展一直处 于滞缓状态。5月26~2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再制造峰会”上,来自中国再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APRA)、相 关政府官员及国际权威协会、整车企业及再制造企业代表,围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出口检验检疫、产品标准、进出口、保修、旧件回收和逆向物流,以及市场推广 难题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旧件进口仍受政策制约
  再制造产品的货源是很多再制造企业关注的重点。从目前情况看,独立的再制造企业从市场上回收旧件渠道阻碍重 重,回收成本较高、政策限制也很多,因此很多企业寄望于旧件的进口。谈到再制造旧件及产品的进出口问题,上海海关官员邬华定详细介绍了海关口岸再制造产品 进口试点的最新进展以及机电产品进出口政策。他认为,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所需旧件的进出口问题上,后续的政府政策还有待突破。
  不过汽车零部件旧件的进口难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来自康明斯、上汽通用、沃尔沃的与会代表认为,当前解决再制 造旧件货源问题的更现实做法是依靠整车厂的配套渠道。“我们认为,不仅在旧件回收上应该借助这一渠道,在后期的再制造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其也应该成为 主要渠道。”康明斯配件业务总经理林静表示,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这个供应链条上的各方共同协作,才能顺利推进。
  上海利曼汽车零部件公司在旧件回收领域已进行了7年的市场探索。上海利曼汽车零部件公司经理张宇钢认为,原厂 旧件主要聚集于修理厂、4S店、保险公司、汽车报废拆解企业,以及进口旧件。“在中国有三大汽车旧件集散地,分别是北方(河北沧州河间市)、南方(广州及 周边城市)、东部(上海);随着国内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和类似企业的群聚效应,某一类别产品会更多的流向特定区域。”他表示,逆向物流渠道建设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旧件型号数据库的逐步扩充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再制造产品的保修问题同样重要
  在维修市场,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再制造产品的质量,确保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时权益不受损害,也是众多再制造零部件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都赛(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再制造业务总监姚建勋认为,企业需对保修期内使用再制造产品的风险和影响作出全面分析,要多角度思考再制造在保修期内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实现合理运用。
  对再制造零部件的质量界定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对于再制造零部件产品质量要相当于新件的说法,与会嘉宾认为, 这里的质量应该强调的是性能指数,而不是产品寿命,因为再制造产品的寿命无需与新件相同。“但再制造产品要在质量上赢得市场的最终认可,最好的办法就是由 原来的供应商从事该零部件的再制造,因为其更了解该产品开发、使用中的关键技术和性能指数。”一位整车企业代表说。另一位整车企业代表则表示,要增强消费 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仍需要加强在4S店、大型服务站等主流售后服务渠道的推广力度。
  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再制造推广较为顺利
  近几年,我国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再制造推广工作推进较为顺利。潍柴、中国重汽、锡柴、玉柴、一汽等企业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动机的再制造,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各级特色的技术发展路线和有效的回收、营销、运营模式。
  负责主管再制造事务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葛红介绍,经过近几年协会与相关部委、相关企业的协同合作, 发动机再制造工作正按照《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她表示,从未来发展目标看,“十三五“期间,内燃机再制造将依靠合作模式多元化、产 业资本多元化的思路,在高效绿色清洗技术装备、表面工程技术、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油改气”排放升级以及燃油喷射系统、增压器、后处理系统等多个内燃机 再制造项目上重点发展。“至‘十三五’末期,全行业将形成50万台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将达到450亿元,配套服务产业达150亿元,实现年节约 金属60万吨,节能50万吨标准煤,降低终端消费者使用成本150亿元。”葛红说。
  目前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短期内仍无法快速发展,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循环节约型经济走向的驱使,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的壮大仍让业内各方期待。

加入收藏
加入会员请咨询服务与发展部电话:010-68535680
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统计工作部电话:13699188605,非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办公室电话:010-68532870。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

电话:010-6853287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 备案号:京ICP备1304262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