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树立五大理念 后植中国优势

发布时间:2015-12-04 16:12|栏目: 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并提出要实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十三五”规划是对我国传统发展思路、模式的全面革新、升级,目的就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最终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解决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其中,我国社会内部与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越来越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掣肘,而传统出口、投资亦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中高速增长。
  经济规律表明,我国经济规模增长至此需要换档,因此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我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推动当代中国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以使有足够的时机修习内功、积聚势能,进而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打下坚实基础、作好充分准备。
  实际上,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三个转折的拐点。第一个拐点是由过去的数量型向未来的质量型转换,过去我国的发展可能更多注重数量、规模,但是未来应该特别强调经济增长质量;第二个拐点是从引进型朝对外扩张型转变,我国过去更多是引进消化吸收,现在实力不断增强,需要“走出去”实现更大的发展;第三个拐点是从学习模仿型到自主创新型转变。
  要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相应的制度供给必须跟上,我们一方面要致力于打破影响创新与产业升级中一些陈旧的既得利益的阻挠;另一方面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为传统产业托住底,为其转型升级赢得时间。
  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理论研究表明,在一国经济处于长周期的转换点时,以短期均衡为目标的需求管理已不能适应需要,而需要更加重视以长期增长为目标的供给侧管理。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
  以新的发展理念来撬动一场深刻变革,才能推动当代我国爬坡过坎,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方面的原因,经济结构失调,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失去了经济继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没有解决好社会公平性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新形势催生新理念,新任务提出新要求。事实证明,依靠要素投入、需求拉动的传统发展方式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下降,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必须为我国经济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扣住了我国发展的五大命脉。其中,创新是核心,是发展的动力所在,要获得发展新动力就必须按下全面创新这个按钮。协调是关键,是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的重所在。绿色是基础,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粗放发展的老路,绿色化的新型发展才是出路。开放是保障,我国经济既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就要打好开放型经济这手牌,为我国发展增续更多动力、提供更多支持。共享是根本,人民没有获得,发展得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让人民共建共享,才能汇聚13亿人民的磅礴之力。
  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今,“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待起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图景日益清晰。“十三五”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决胜”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当前面临严峻的形势;二是要完成的任务非常艰巨,全面小康不仅是数量,更是质量。环境质量、制造水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制度完善、结构调整优化的进展等,要有含金量地实现目标难度都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十三五”开局起步面对的困难仍然非常多。
  同时,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恢复期。目前来看,持续增长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各种不确定因素相当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国内新旧增长动力的接续也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还需作出大量艰苦工作和努力。
  但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此作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面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党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新的航程即将起航。我们风雨无阻。我们义无反顾。
加入收藏
加入会员请咨询服务与发展部电话:010-68535680
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统计工作部电话:13699188605,非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办公室电话:010-68532870。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

电话:010-6853287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 备案号:京ICP备1304262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