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全柴集团的“破”与“立”:创新擦亮品牌

发布时间:2015-05-25 16:59|栏目: 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从一家县属企业,到国内柴油机行业的翘楚,与共和国同龄的全柴集团,在66年风雨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一路砥砺前行,最终修成正果、写就传奇,成为行业内一个闪亮的品牌,安徽省一张耀眼的名片。
  “卧薪尝胆” 迎来春天
  “全柴”是取“全椒县”和“柴油机”的首个汉字而得名,成立于1949年,起初是全椒县农机修造厂,1970年进入柴油机行业,去年销量33.8万台、实现产值34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四缸柴油机研发制造企业。
  企业的发展,很难一帆风顺。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柴集团生产的单缸柴油机产品极为畅销,备受市场推崇,然而由于单缸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一大批雷同产品很快涌入市场,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厂家为了卖出产品,互相打“价格战”,许多企业纷纷倒了下去,全柴也是“元气大伤”。
  不创新,难立足。时任全柴领导看出行业趋势,做出“开发多缸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决策,历经多年“卧薪尝胆”,全柴逐渐渡过难关,在行业内崭露头角。1998年,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安徽省内燃机行业唯一一家上市企业。2001年,全柴集团“牵手”福田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那个年代,全省有12家柴油机企业,其它11家都是省属或市属企业,唯独我们全柴是一家县属企业,并且通过创新,最终活了下来。”时至今日,回忆起往事,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忠德依然心有戚戚,但更多的是欣慰。
  技术创新 赢得发展
  “如果说经验,全柴的发展,完全得益于先人一步的技术创新理念。”全柴集团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人员不无自豪地说,早在2004年和2009年,全柴便实施了柴油机国三、国四产品的研发,均比国家出台政策提前了一到两年。
  据介绍,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柴集团先后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中小功率柴油机工程实验室、安徽省车用柴油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拥有专职研发队伍200余人、技术骨干300多名。
  不仅如此,全柴集团还与国外知名柴油机研究所,以及天津内燃机研究所、江苏大学等国内众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起“产学研”合作,成功掌握了电控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后处理等一系列先进柴油机技术。
  科技创新必定少不了投入。据悉,全柴集团每年都会拿出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投入,“今年还将继续加大力度,力争达到5%。”
  企业产品有形,科技力量无穷。截至目前,全柴集团已经形成了适用于汽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叉车、发电机组等完善的产品系列,与福田汽车、江淮汽车、福田雷沃重工、合力叉车、中联重机等国内多家知名整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去年国内柴油机行业产值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而今年一季度,全柴集团却持续发力,产值、净利润、上缴税收3个指标均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6%、70%、342%。
  积极转型 锻造品牌
  很多时候,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有机遇和突破,也很难避免会有挑战和压力。据了解,从今年10月1日起,非道路柴机油开始实施第三阶段排放标准;从明年1月1日起,国内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将提前实施轻型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业内人士认为,这又将是柴油机行业的一次洗牌,“产品不达标,就会被淘汰,这就是优胜劣汰法则。”
  幸好,全柴集团把工作做在了前面。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袁良军告诉人民网“品牌安徽行”采访组,经过前期潜心开发,目前全柴4B系列国五产品已经送到国家检测中心进行可靠性验证,“检测合格后,即可投入市场。”
  “今年年初,全柴动力通过定向增发,完成了资本市场的再融资,募集资金6.8亿元,将重点用于低耗能低排放商用车柴油机项目、高效节能非道路柴油机项目和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建设。”全柴董事长谢力说。
  不破不立。据谢力介绍,下一步,全柴集团将继续加快产品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搭建国内一流的企业创新平台;不断提高装备制造能力,加快低耗能低排放商用车柴油机项目、高效节能非道路柴油机项目等一批新项目的规划、验证和实施,提升全柴竞争优势;加快产品市场推广与服务提升,重点加快拳头产品的市场推广,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开发汽油机、燃气机等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全柴集团,把‘全柴’打造成全椒县、滁州市、乃至安徽省的一个响亮品牌,为柴油机行业的不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谢力如是说。
加入收藏
加入会员请咨询服务与发展部电话:010-68535680
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统计工作部电话:13699188605,非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办公室电话:010-68532870。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

电话:010-6853287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 备案号:京ICP备1304262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