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的“创新之歌”
发布时间:2014-12-30 09:32|
栏目: 行业新闻 |
浏览次数:
11 月17 日,继商用动力科技成果登台,电控技术科技周亮相2014 科技创新大会,系统展示了近年来企业在电控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突破。创新,是一个企业前进的动力和使命。随着国家排放法规的升级,电控技术成为满足发动机排放要求,提升经济性、动力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需求,潍柴开发了面向发动机和整车的电控系列产品—绿色动力“芯”系列。在这次展会上,“中国芯、科技芯无忧芯、清洁芯、力量芯、勇士芯’等电控领域内满满的成就,正集中展示了潍柴依靠科技创新所创造的耀眼成果。
面对中国和发达国家排放标准水平差距正逐渐缩短、执行日趋严格的形势,潍柴动力副总裁、首席执行官胡浩然博士认为,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技术创新不可。“创新实现战略价值,科技成就动力梦想”。近年来,潍柴正以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价值链控制为核心,推进自主创新步伐,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从最初将斯太尔发动机引入工程机械领域、客车领域,从重型发动机生产制造商发展到进军轻型机,做全系列全领域发动机供应商,从单纯发动机到整合动力总成,再到进军客车、游艇、高端液压产业,立志做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极,创新一直引领潍柴“不做追随者,要做引领者”。
潍柴在行业内率先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发动机、国内首款高压共轨电控系统、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突破了一批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关键前沿核心技术;致力于排放升级,潍柴柴油机、气体机在全面满足国五排放要求的基础上,潍柴不断创新升级,成功实现了欧六排放的技术储备,成为亚太地区首个通过欧洲VCA 欧六排放认证的企业;致力于商业模式的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今年科技创新大会上,潍柴对近三年的科技成果进行征集,共提报了5475 项成果,评选一等奖259 项,二等奖521 项,三等奖2358 项。其中WP12?570 柴油机开发、电控发动机测试软硬件功能的自主开发等10 项成果分获省、市级奖励,4 名科技工作者荣获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章、潍坊市十大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发明人等荣誉称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新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创造效益。运营管理部在对今年上半年的创新项目进行评审时,审核经济效益11475 万。
其中,一号工厂通过自己动手对机体生产线进行改造,完成变型品种的加工项目,项目预计年节约成本近900 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推广自主EOL 系统,节省费用200 余万;营销系统首创售后三包旧件回收再造系统,创造经济效益近200 万元;二号工厂的刀具国产化项目,年收益过百万;装备技术服务公司的废旧衍磨头改造与修复,降低了机加工成本,年收益20 多万?胡浩然博士初到潍柴,感受到潍柴浓郁的创新之风,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潍柴创新之歌:
当太阳被雾霾遮挡失去了往日的光芒之后
每个潍柴人被迫发出创新的激情
为了下一代,为了蓝天
创新,创新,创新,新!
当潍柴发动机被对手逼上市场的悬崖之后
每个潍柴人被迫发出创新的激情
为了潍柴梦,为了明天
创新,创新,创新,新!
胡浩然认为,在飞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只有形成一支良性循环的创新团队,才能最快速度压缩创新周期,抢占市场。为了谱写创新之歌,百折不挠的潍柴人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无论是从创新平台搭建还是人才引进,无论是在创新激励机制还是创新流程的完善上,只要涉及创新都是大手笔。十几年来,潍柴搭建起了五国十地的研发平台,每年研发投入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面向全球引进高科技人才,并为其搭建事业平台,创新产品研发管理模式,推动精益研发理念,优化研发流程,发挥三大黄金产业链的协同优势,形成链条复合竞争力,整合产业链,推动链合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2012 年科技创新大会上,谭旭光董事长曾表示,要不断完善企业创新模式,努力突破核心前沿技术,培育全员创新文化,推动企业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打造全球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装备制造集团。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创新之路需要平台和政策,还需要勇往无前的精神以及团队的合力。胡浩然博士继续在潍柴书写他的创新之歌:
当潍柴人的创新激情重新焕发之后
每个潍柴人勤于思考,励志创新
为了新技术,为了时间
创新,创新,创新,新!
当潍柴人的“执行力”重新提升之后
每个潍柴人夜以继日,勇于攀登
为了“五百强”,为了明天
创新,创新,创新,新!
他希望,这首未完的歌曲里面,每一名潍柴人都能参与进来,共同谱写出潍柴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