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汽车与运动》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心”2022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实车测试移师江苏高邮。经过激烈竞争,来自上汽通用雪佛兰、北京奔驰、吉利汽车、沃尔沃、上汽名爵、一汽丰田、长城汽车、东风本田、广汽传祺、长安汽车等14家车企的14款产品入围今年的实车测试名单。其中,纯汽油机1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3款、混合动力系统1款,发动机排量从1.5L至3.0L,入围厂商包括7家自主品牌企业、7家合资企业。
测试日的清晨,树木郁郁葱葱,全无初冬的寒意。14款入围车型沐浴在晨曦的阳光下,静静地等待“中国心”专家评委的测评。按照惯例,当天的测评分为两个环节:一是静态测评,企业工程师为专家现场讲解其产品技术;二是专家实地驾驶,感受车辆的各项动力性能和整车动力匹配表现。
自主车企的混动化“中国方案”获赞
2022年是我国混动车型市场大发展的一年。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插电式混动汽车产销分别实现121.5万辆和115.9万辆,同比增长1.8倍和1.7倍。另据预计,国内混动(HEV)汽车今年全年销量将达75万辆。
今年,“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正式更名为“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插电式混动系统也首次被纳入评选中。在今年的入围产品中,3款插电式混动系统的表现,获得了专家评委的充分肯定。
“弱混、P0、P1+P2、P1+P3等不同形式的混动系统,在今年入围的产品中都有体现,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的混动技术路线。”同济大学教授、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韩志玉表示,此次实车测试体现出,混动成为目前主流汽车动力路线,市场上混动产品的技术种类繁多。比亚迪、吉利、长安汽车此次入围的3款插电式混动系统,也选择了差异化的技术路线。它们对技术路线和目标市场的锁定,也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
“插电式混动技术路线在国际市场并不被看好,而自主品牌车企结合中国国情开发出了成功的产品,并带动了国内插混汽车市场的发展。”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会士李理光指出,今年的实车测评,以上汽名爵为代表的轿跑动力、坦克500为代表的大排量发动机,让他看到自主品牌已具备根据自身特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动机的能力;同时,比亚迪、吉利、长城、上汽通用、长安等车企,实现了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面对很多技术难题,企业拿出了一些非主流的替代方案。这些方案虽然不是最优的,但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这样的技术创新值得鼓励和肯定。”他表示。
“在车企推进混动化的过程中,我看到有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加入进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春德欣慰地说。他认为,自主品牌车企已意识到培养本土供应链的重要性,相信很多零部件供应商会在汽车的混动化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
“虽然汽车产业正朝着新能源汽车方向快速发展,但近几年多家自主车企在混动技术上,迅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开发出产品并迅速推向市场,助推未来汽车全面混动化成为行业共识。尤其在插电式混动领域,中国车企走出了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道路,并取得了成功。”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许敏表示。
合资企业整体优化策略值得借鉴
“从今年入围机型情况来看,各家企业推出的纯内燃机仍占较大比重,自主品牌企业发动机的混动化趋势也更为明显,合资品牌企业在传统动力方面相对平稳。在向新能源动力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主流企业并没有放弃传统动力的研发。”《汽车与运动》杂志社总编辑杨建军表示,通过混动系统的对比,可以看出合资品牌的开发节奏放缓,自主品牌则呈现出快节奏拉升的态势。
此次,上汽通用雪佛兰、一汽-大众入围的两款1.5T发动机,在技术指标数据上并不占优,但在与工程师交流和实地驾驶后,专家们却给出了高度评价。“此次参评的合资企业产品,没有过多的技术堆砌,在很多方面设计标准甚至偏于保守,但企业勇于在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深挖技术潜力,并带来了很好的系统性表现,在实际驾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韩志玉教授认为。
在今年的实车测试现场,有一个问题被专家评委反复提及:目前,与外资同行相比,自主品牌企业在哪些方面仍存在差距?
对此,许敏的看法是:“在很多技术细节的处理上,我们仍能看到差距。不少外资企业的产品在技术指标上并不如自主品牌,对技术的应用也不那么‘高深’,但车辆在动力输出的平滑性、加速、减速、转向方面,整体表现非常好,在热管理的整体控制策略上考虑更为周全,技术细节的处理也更细致。”在他看来,这得益于外资企业在长年的开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而这目前正是自主品牌车企所欠缺的。
“自主品牌车企更倾向于追求几个主要或单一指标的表现,而合资企业的系统整合性表现更好,其整体优化的策略和思路值得中国年轻工程师学习。”许敏教授表示,应用的技术多,并不等同于产品好,“年轻工程师很自信、有想法,也很勤奋,但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如何做出一款好车。”
是技术比拼 更是学习交流
“中国汽车驱动系统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面对‘双碳’目标及市场需求,不断坚持技术革新、设计并制造优秀的产品,是汽车企业的共同使命。我相信,发动机将继续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心’的评选和交流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在中国市场的视角下,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创新发展的方向。希望‘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越办越好并走向世界,分享中国汽车行业对于未来动力技术趋势的观点和看法。”11月1日,来自上汽通用发动机摩擦学高级技术经理、发动机旋转往复系统经理邱劲草,在“朋友圈”留下了这样的感言,也道出了参评企业的心声。
每届一次的技术说明会、现场测评问答以及实地驾驶,是参加实车测试的企业工程师最喜欢的几个环节。在这里他们可以了解其他企业的产品、技术,互相学习交流。在测试场休息之余,来自广汽传祺、上汽名爵、长安汽车等企业的工程师,经常就具体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分享各自心得。
夜幕低垂,专家评委的测评工作接近尾声。但测试跑道上依然车来车往。
来自车企的工程师仍在实地感受来自同行竞品车型的动力性、操控性。这样的思考、争辩、审视和相互交流还将继续下去……
“作为发动机行业最新技术趋势的风向标,‘中国心’评选将继续从做深、做强产业链的服务入手,不断推动发动机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企业间的深度交流。”《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表示。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号
电话:010-6853287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 备案号:京ICP备13042625号-1